被诈骗后怎么样立案起诉
被诈骗后,想要立案起诉,条件如下:
1.依据法律规定,让人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假如受害人的损失金额未达到这一标准,公安机关将不会立案,但会告知不立案的具体缘由。
这一规定来源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它明确了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接到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后的审察与立案步骤。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使用方法律若干问题的讲解》第一条进一步细化了诈骗公私财物价值的认定标准,为不同区域的执法提供了统一尺度。
因此,受害人在筹备立案材料时,应明确我们的损失金额,并参照有关法律规定,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诈骗罪立案后需查明什么
诈骗罪立案后,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需要查明一系列重点事实,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置。这类事实包含:
1.犯罪行为是不是存在,推行犯罪行为的具体时间、地址、方法、后果等情节;
2.犯罪行为是不是为犯罪嫌疑人推行,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动机;
3.还需查明犯罪嫌疑人在案件中的责任,与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
法律还需要查明犯罪嫌疑人是不是有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与免除处罚的情节。这类事实的查明,对于后续的量刑和处罚具备要紧意义。
因此,在立案后,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将依法拓展调查取证工作,确保案件事实的明确和准确。
诈骗罪的量刑及处罚情节
诈骗罪的量刑依据主要依据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大小与犯罪情节的紧急程度。
1.依据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
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紧急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紧急情节的,将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法律还规定了涉嫌诈骗罪从重处罚的情节,如通过发送不真实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推行诈骗、诈骗救灾款物等。
3.也存在可免于刑事处罚的情节,如具备法定从宽处罚情节、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等。
找法网提醒,这类量刑和处罚情节的规定,旨在确保诈骗罪的惩处既严厉又公正,既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又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